福建科学家牵头画出全球最大最全“茶树族谱”!茶树族谱
3月18日,福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发布全球首个覆盖1325份茶树种质的科学基因组研究成果,破解了茶树进化密码,家牵有望推动茶叶育种从“试错时代”跨入“精准设计时代”。头画
17日,出全这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《自然·遗传学》,球最全意味着茶树育种距智能时代更近一步。大最该研究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牵头,茶树族谱联合国内多家研究单位共同完成。福建
中国拥有丰富的科学茶树种质资源。福建是家牵品茶、制茶大省,头画茶叶综合产值超1600亿元,出全居全国首位。球最全茶产业已成为福建农民增收、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。
位于福州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,建成了全国最早和最具特色、福建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圃。但是,关于茶树的起源、种群分化、品种分类和选择基因的研究,仍存诸多空白。茶树育种经历了农家育种(1.0时代)和基于经验的杂交育种(2.0时代),而转基因分子育种(3.0时代)的瓶颈亟待突破。
研究团队对14个产茶国的1325种茶树进行基因分析,绘制出包含2400多万个基因变异的精细图谱,是全球最大规模的茶树种质资源基因组分析。这相当于为茶树建立“身份信息库”,覆盖野生古茶树到现代选育品种,为茶树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。今后,育种专家可像查字典一样快速定位目标基因,加速培育抗病强、产量高的优质品种。
该研究成果还破解了茶树“身世之谜”,通过种群遗传分析,找到茶叶的“祖宗”在中国西南地区,是茶叶的唯一起源地。这项成果构建的茶树遗传信息库,让DNA鉴定茶树之间的亲子关系变得简单。未来,通过基因检测辨别茶叶真伪,可让“武夷山大红袍”“安溪铁观音”等地理标志产品拥有专属基因身份证。
茶树的“基因缺陷”也被揪了出来。研究人员首次发现,这些“基因缺陷”主要集中在抗病、抗寒等关键生存能力相关的区域。它的应用价值在于,借鉴马铃薯“基因手术”经验,未来可通过基因编辑精准修复茶树的基因缺陷,培育既美味又抗旱抗病虫的“超级茶树”,对减少农药使用也有潜在科学指导价值。
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余文权介绍,这项研究历时5年完成,构建了迄今最全面的茶树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,揭示了茶树重要农艺和代谢性状的遗传基础,有望助力茶树育种跨越至整合基因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4.0时代。
□相关链接
为茶产业装上“基因导航”
“今后,育种家可运用设计育种的理念,通过整合基因组信息,设计最优杂交组合,在显著缩短育种周期的前提下,培育具有更佳风味、更强抗逆性和更广适应性的茶树新品种。”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孔祥瑞介绍,该研究成果除了对茶树定向育种有潜在利用价值外,大量的数据和研究结果可以直接用于各类茶树种质资源的挖掘鉴定,对筛选出富含功能性成分、综合性状优异的超级新品种有重大意义。
该研究成果的重大突破让茶产业变革在即。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乌龙茶育种岗位科学家、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常颂表示,这项研究相当于为茶产业装上“基因导航”,勾勒出未来茶饮图景:风味定制——按消费者偏好调整茶多酚、氨基酸比例;智能育种——8年至10年可培育出传统育种方式需要20年才能培育出的新品种;生态保护——科学规划古茶树、茶近缘种保护与可持续利用;质量追溯——通过基因指纹鉴别茶叶真伪与产地。(记者 梁凯鸿)
2025-07-19 11:29516人浏览
2025-07-19 11:27155人浏览
2025-07-19 11:091884人浏览
2025-07-19 11:052616人浏览
2025-07-19 10:52354人浏览
2025-07-19 09:241066人浏览
为确保“陕西农信杯”2025年汽车登山锦标赛汉阴站系列活动顺利开展,汉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行动,紧盯停车服务、后勤保障、环境卫生等重点任务,全方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。全力后勤保障,夯实活动基础。一是
校友会现场热闹非凡“渤海之滨,白河之津,巍巍我南开精神……”冬日暖榕,彩彻云衢。1月19日下午,近百名南开学子欢聚福建省外贸中心悦华酒店,唱响激情澎
1月20日,“龙与百合花的相遇——康熙时期的中法宫廷交流”特展在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开幕,通过34件故宫文物精品展现中法文化交往史。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